找到相关内容346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学理思考与人生境界——蔡日新先生访谈录(续)

    ,但因为湖南岳麓书社缺少在学术方面的编审,以故这部已经列入国家出版计划的专著未能出版。这些也似乎说明了笔者与谭嗣同这类肤浅之学人无缘,今年,台湾圆明出版社吴明兴大德愿意代为梓行是书,但笔者实在不愿意在...

    蔡日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83971421.html
  • 演慈法师:弥勒信仰概述(1)

    因素之一。   △《法苑珠林》卷十六:东晋戴颙,受友江夷之托,造观世音像,致力罄思,欲令尽美,而相好不圆,积年无成。后梦有人告之曰:江夷于观世音无缘,可改为弥勒菩萨。戴即停手,驰书报江,信未及发,而...有问题了。   净土宗诸经疏说:欲求生净土者,必具足信愿行三条件的心理和修持,不然的话六道众生,早被弥陀接引完了。   经中说:“佛有三不能,一、不能尽三界。二、不能度无缘。三、不能灭定业。”能得...

    演慈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5171697.html
  • 西藏传本摄大乘论(初分)

    善趣恶趣中爱非爱自体种种差别之缘性故。此中第一缘起若愚藏识或分别从自性因起,或分别从宿作因起,或分别无因无缘。若愚第二缘起,于我分别作者受者。如有众多生盲士夫,未曾见象,由有余人说示彼象,由是诸盲或触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10471716.html
  • 西藏传本摄大乘论

     自体种种差别之缘性故。  此中第一缘起若愚藏识或分别从自性因起,或分别从宿作因  起,或分别无因无缘。若愚第二缘起  249页  ,于我分别作者受者。如有众多生盲士夫,未曾见象,由有  余人说示彼象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10471717.html
  • 宴坐寂不动,大千入毫发-唐人宴坐诗析论

    十方来,去亦无所止。常观攀缘、觉观、妄识、思想、杂念、乱心不起,即得粗住。若得住心,更无缘虑,即随分寂定,即得随分息诸烦恼。(大正藏八五?一二八八下─一二八九上)道信这种方便法乃观一切法本来空寂,悟入...

    萧丽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2073060.html
  • 一花五叶——南禅五家

    和尚棒打。我自恨缘薄障深,无缘领受佛法深旨。所以我现在要告辞而去,到各处行脚参访。”睦州对他说:“你如果要走,也须辞别了和尚再走。”待义玄告退后,睦州即到希运处,对...

    业露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3173073.html
  • 衍空法师:佛法、生命与教育 ——“缘起的生命教育”与“生命定向”增进计划

    会孕育出苹果树,亦只能孕育出苹果树。事情的出现,不是偶然、 并非无缘无故,亦不是由一神主宰。只要有因有缘,事情就会现生。 在缘起和因果法则之下,“心”,作为我们思想行为之原动力,...

    衍 空 ( 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教学顾问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80573295.html
  • “北京大学座谈会”问答纪录

    挨揍,想是跟师父无缘,只好到别处去修行了。”首座说:“你到别的地方修行也可以啊!但大丈夫不能不告而别,应该先向师父去辞行。”临济就去向师父辞行,师父问:“你到哪里去啊?”“我不知道!”他师父笑笑说:“...

    耕云先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4973464.html
  • 论初期佛教“识”之概念及其特点

    把其当作轮回受报主体,佛陀于是给予严厉的呵斥,并强调“识因缘故起。识有缘则生。无缘则灭”的道理。[11]  总之,如果十二因缘法、五蕴、以及十二处与十八界等,乃是佛教核心教理,其中“识”皆牵涉其中,而...我如是说法,所以者何?我亦如是说:识因缘故起,我说识因缘故起。识有缘则生,无缘则灭。识随所缘生,即彼缘,说缘眼色生识,生识已说眼识。如是耳.鼻.舌.身。意法生识,生识已说意识。犹若如火,随所缘生,即...

    林建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3873532.html
  • 学诚法师:社会福祉与佛教慈善

    、三宝恩)、下济三途苦(地狱苦、饿鬼苦、畜生苦),倡行慈悲不舍众生、智慧不拘一法,即所谓“普渡众生”、“无缘大慈”、“同体大悲”。佛教慈善的精神和教义能与任何时代、任何地区、任何民族的任何文化中的优秀...

    学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5773564.html